有个朋友去年双十一,刷了一万多的单,人都爱便宜,很正常的事。
今天一开始她不打算刷了,因为平时网购得也不少,总感觉似乎该买的也都买了,双十一这个热闹去凑利益有限。于是我告诉她,今年双十一有不少进口货,阿里要走“全球化”路线。我甚至把美国仓储量贩店Costco要在阿里上卖货这事告诉了我年逾七十的家慈。她们的兴趣忽然大增,都表示准备双十一要去抢购一把。
淘宝上本来就有所谓的海淘或者代购业务,但双十一淘宝上很多卖家其实是不参加的。一个有一定品牌保障的折扣进口货,引起女性乃至所有消费者的兴趣,是很自然的事。
二
就我个人所知,阿里大概从去年就开始筹谋在天猫平台上开展全球业务,这里包括出口,也包括进口。我的一个在天猫上开店多年的朋友甚至给我看了阿里给他们的商品清单:鼓励他们去做这些商品的全球购业务。
从天猫平台上走进口货,但又能比国内消费的原因大致是这样的:
其一,不是不交税,而是进口税费会便宜很多。有些品类的进口商品,完全不是根据其价值来增税的,而是该品类下的商品税费一致。也就是,价格较低的商品和价格较高的商品,税费是一样的(如果是同一品类)。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买某个品类中较高产品的东西,会有多少好处。
其二,避免价格歧视。跨国品牌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市场上实施不同的价格是极其常见的,大中国区很多品牌都会调高价格。直接从某国采购,会天然就有价格优势,这个逻辑非常浅显。
其三,就是所谓的中间环节所产生的税费,比如营业税、进口环节增值税。个人直接购买,这些税可以省略。我以前做过五年的进口贸易,深知进口环节增值税是一个很重的税负:哪怕有些商品是零关税,这块税费是不能为零的。当然,进口环节增值税在一环一环的批发零售过程中有可以抵扣的部分,但总体说来,还是比个人直接购买要多一份税费。
个人直接在全球购买平台上购物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购买一些国内买不到的商品。这里不是指枪支弹药这种违禁物品。比如说化妆品。中国政府规定所有的化妆品都要做有机检测,偏偏像Bodyshop这种品牌,由于它的创始人是动物保护主义者,坚决拒绝有机检测,故而Bodyshop在中国是不可以行销的。但个人采购就可以绕过这个壁垒:反正是你个人把东西往脸上涂,风险自担。类似的商品还有一些玩具。因为在国内行销的所有玩具都需要3C认证(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内不是所有的变形金刚都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买到的原因),而自家采购自家消费,是不受这类政策限制的。
三
全球购在货品本身为正货的情况下,还有价格上的诺大好处,为什么一直要拖到今天才正式爆发?
核心的问题是:物流。
国际货运一般是两种路径:海运或空运。海运走集装箱,价格比较低廉,但海远显然时间极长。我曾经在一个电商平台上买过一个蓝牙耳机,足足花了我两个月的时间。空运时间很快,但空运的成本必然很高。
除了运输外,还有一个环节有可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开箱验货。我因为做过多年进口,知道一旦某个箱子被海关要求开箱验货,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时间上多花两三天毫不稀奇,成本也会抬高。因为一旦要求开箱,箱子会被要求拉到指定仓库,并等待海关人员前来验货。当年报关台前,一旦被海关指定要求开箱,报关员个个都呈垂头丧气状。
这种物流模式被称为“商家直邮”,其实效率很低。一种新的模式被创造出来:保税备货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把货先拉到保税区进行备货,然后根据订单发货,时效逼近于或者等同于国内购物。保税备货模式走的都是有销量把握的商品,而且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爆款可能。还需要有第三种物流模式来支撑常规商品。
对于阿里来说,就是基于菜鸟的“集货直邮”,由菜鸟去统筹全链路的物流的资源,然后对接集货仓内的管理系统,跟踪集货单票的全链路的运送和产品,那这样的话集货仓可以按照一定的频次,一天几揽,然后几运,然后把它集成一个大包裹,通过海运或者是物流成本非常低的方式直接运送到我们的集货口岸,比如说天津或者是杭州。
在物流的生态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大规模的正规海淘业务就会受限。电子商务是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三位一体的业务,对于国际零售贸易来说,物流是整个业务链条上的核心环节。
四
这个市场的数字是这样的:海淘和代购,去年有1000亿人民币的市场。中国人境外旅游的金额,去年达到了 1000亿美金。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呈上升趋势。海淘市场的增速是:年100%。
政府为什么会支持电子商务的海淘正规化呢?其实很简单:消费数据一览无遗,支付宝这种第三方工具其实是实名的(都挂着银行卡),个人消费上,很难产生多大的猫腻,有猫腻也有数据可循。
对于阿里来说,现在要集成的是全球的中小企业,这个路径,与淘宝天猫发展史类似。
对于消费者来说,快速、便捷、便宜,当三者俱全之后,正规的海淘业务就此井喷。
五
我个人强烈建议,双十一,淘点进口货吧。